最近,茶友们圈子里掀起了一股"盲测"风潮,大家纷纷把自家珍藏的好茶拿出来,遮住包装和品牌,只凭口感一较高下。作为喝了十几年茶的老茶客,我也按捺不住好奇心,组织了五款市面上热门的中高端茶叶品牌进行了一次深度盲测,结果真是让人大跌眼镜...
那天特意请来了三位资深茶友做评委,我们准备了盖碗、公道杯、品茗杯等全套茶具,水温严格控制在95℃。第一款茶汤色橙黄透亮,入口醇厚回甘,大家都猜是某大牌的标杆产品,揭晓后才发现是云南一个小众山头的古树茶,售价只有大牌的三分之一。
最戏剧性的是第三轮测试,那泡茶刚闻干茶就有浓郁蜜香,冲泡后茶汤金黄油亮,喝到嘴里仿佛含着整片花果园。我们几个老饕争相猜测是某款万元级金骏眉,结果揭开标签——居然是福建某新兴品牌的创新工艺红茶,包装上还印着"90后制茶师手作"的字样。
通过这次测试,我们得出几个颠覆认知的结论:首先,价格与口感未必成正比,某款售价2000元/斤的知名岩茶,在盲测中得分还不如800元的替代品;其次,包装朴素的区域性品牌往往藏着惊喜,像贵州某扶贫茶企的毛尖就获得了全场最高分;最重要的是,年轻制茶师的大胆创新正在打破传统认知,比如用乌龙茶工艺制作的白茶就让人耳目一新。
这次经历让我想起茶界前辈说的话:"品牌是衣服,口感才是骨肉。"下次选茶时,不妨暂时忘记那些华丽的包装和响亮的名头,让舌头来做最终裁判。毕竟,喝茶这件事,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