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入门的茶友面对专业术语时,常感觉像在听天书。别急!这篇问答帮你拆解10个高频茶叶术语,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说透那些"行业黑话"。
1. "回甘"是嘴巴发甜吗?
老茶客常说的"回甘",可不是糖水那种直白的甜。它更像咽下茶汤后,舌根慢慢浮起的蜂蜜般清甜感。比如喝岩茶时,初始的微苦化开后,喉间突然涌出的甜润,这才是真正的回甘。
2. "挂杯香"要摇茶杯?
不用刻意摇晃!好茶的香气会自然黏在杯壁。像凤凰单丛这类高香茶,喝完后的空杯凑近闻,仍有兰花香缠绵,这才是挂杯香的妙处。
3. "茶气足"是玄学吗?
还真不是!喝老班章时后背微微发热,或是老白茶下肚后打嗝排浊气,都是茶气表现。就像中医说的"行气活血",老茶客的身体感受最诚实。
4. "金圈"是茶叶镶金边?
说的是红茶茶汤边缘那圈琥珀色光晕。滇红特级松针冲泡后,杯沿像描了金线,这其实是茶黄素丰富的表现,和品质直接挂钩。
5. "蛤蟆背"是蟾蜍皮?
特指武夷岩茶叶片背面鼓起的小泡。像正岩水仙的叶底,那些不均匀的凹凸可不是瑕疵,而是烘焙到位的特征,藏着岩骨花香密码。
6. "冷后浑"是茶坏了吗?
恰恰相反!优质红茶放凉后出现的絮状浑浊,其实是茶多酚与咖啡碱的络合物。像宁红金毫冷泡后出现的"茶奶酪",加热水立刻恢复透亮。
7. "水路粗"是茶汤卡喉咙?
形容茶汤划过喉咙的细腻度。对比薄荷塘和台地普洱,前者像丝绸滑过,后者像粗布摩擦,这种触觉差异就是水路的秘密。
8. "收敛性"是涩到张不开嘴?
专业指的是涩感转化速度。优质生普的涩像闪电,瞬间刺激又快速化开,接着就是铺天盖地的回甘,这才是高级的收敛性。
9. "堆味"等于霉味?
熟普的堆味是渥堆工艺的特有气息,类似干稻草发酵味。而霉味是保管不当的潮湿腐败味,就像新鲜酒曲与发霉馒头的区别。
10. "马蹄脚"是茶叶长蹄子?
春茶茶梗末端带木质化结节,形似马蹄。比如头采银针的茶梗基部,这个"小疙瘩"反而是茶叶嫩度的重要标志。
记住这些术语就像掌握茶桌社交货币,下次遇到老茶人侃大山,你也能会心一笑接上话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