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从茶叶的涩感转化快慢判断品质优劣
茶汤入口,最先感知的往往是涩感。涩感如同茶叶的身份证,隐藏着品种、工艺、山场的秘密。老茶客常说的'涩化得快才是好茶',究竟藏着什么门道?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舌尖上的玄机。
真正懂茶的人,会在茶汤触舌的瞬间开始计时。优质岩茶的涩感就像春雪遇阳,三秒内便能化作甘泉。去年在武夷山茶农家里喝到一款牛栏坑肉桂,那涩感刚在舌面打个转,立马就变成了满口的花香,喉韵能持续半小时不散。
普洱茶更是典型。去年开过一饼2015年的冰岛古树,前两泡微微的涩感就像打开了机关,第三泡开始就变成了冰糖甜。而有些台地茶的涩感却像502胶水,糊在舌面上久久不散,这种茶哪怕存放十年也难有转化。
绿茶讲究'杀青透不透'。今年明前在杭州狮峰山尝过一批龙井,其中有一款涩感停留超过15秒的,后来发现是杀青时锅温不够。而真正核心产区的头采茶,涩感往往转瞬即逝,接着就是鲜爽的豆花香。
这里要特别提醒:不是所有涩感都是缺点。白茶新茶的微涩就像青苹果的酸爽,是后期转化的基础。去年存的一箱政和白牡丹,现在开箱再喝,当初的涩感早已蜕变成蜜韵。但若涩感伴随锁喉感,那就是工艺或原料有问题了。
最后教大家一个小技巧:含一口茶汤别急着咽下,用舌尖轻抵上颚。好茶的涩感会从两侧向中间消退,就像潮水退去露出沙滩。而劣质茶的涩感会呈现块状滞留,这种茶建议就别再买了。
友情声明:茶叶属于保健食品,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,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郑重声明:本网站“茶行业”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,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:“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(chahangye.com),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“,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,将会面临法律诉讼。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