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人专访:解密茶汤“山场气韵”的鉴别技巧与冲泡精髓
在武夷山的茶人圈里,流传着一句老话:“三分茶,七分泡,好茶还需懂茶人”。近日,我们有幸拜访了国家级非遗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师傅,听他娓娓道来如何通过茶汤的“山场气韵”辨别岩茶真味。
清晨五点的桐木关雾气氤氲,陈师傅拎着竹篓带我们走进核心产区。“真正的‘山场气’藏在茶汤的骨子里”,他随手捻起一片肉桂茶青,“你看这叶脉里的‘砂绿润’,只有正岩茶才有这种矿物感的光泽”。随着沸水冲入盖碗,茶室瞬间漫开兰花香混合着岩石的冷冽气息。
陈师傅用三指轻点茶台演示冲泡要诀:“头道醒茶要98℃悬壶高冲,让茶叶在盖碗里跳起来;二道开始用‘凤凰三点头’手法,水线细得像马尾”。他特意拿出两泡标注“牛栏坑”和“外山”的茶样对比,茶汤入喉时前者如清泉过石般生津回甘,后者却像断了线的风筝空有香气。
谈到鉴别秘诀,陈师傅掏出一个养了二十年的紫砂壶:“老茶客都懂‘看汤色、闻盖香、品水底’三板斧。正岩茶汤冷却后会有‘凝乳韵’,挂杯香三小时不散。”他特别提醒现在市面上仿制山场茶的手法,“有些茶商在包装印上‘三坑两涧’,其实冲泡后叶底僵硬如纸,哪来的‘岩骨花香’?”
临别时陈师父送我们他手书的《岩茶二十四冲法》,扉页上墨迹未干:“茶无贵贱,心有高低。山场是天地给的,气韵是岁月养的”。回程路上齿颊间仍回荡着那泡慧苑坑老丛水仙的木质香,或许这就是老茶人说的“喉韵如参”吧。
友情声明:茶叶属于保健食品,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,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郑重声明:本网站“茶行业”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,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:“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(chahangye.com),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“,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,将会面临法律诉讼。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