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乡非遗传承人的独家制茶秘方
走进云雾缭绕的茶山深处,76岁的陈阿婆正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揉捻着新摘的嫩芽。她家祖传的「九蒸九晒」工艺,是省级非遗名录里唯一用松木炭火烘焙的碧螺春技艺。清晨五点半,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海时,陈阿婆会掐着时辰采摘「雀舌尖」——那带着露珠的三叶一芽,必须在日出前完成采摘,这是她祖父写在族谱里的规矩。
「现在的机器杀青啊,就像高压锅炖老汤,把茶魂都闷散了。」老人说着从柴灶旁捧出个陶罐,里面躺着三十年陈化的野橘皮,每次炒茶前抓一小撮混入鲜叶,这是让茶汤产生蜜香的关键。笔者亲眼见证她以腕力控制铁锅温度,当茶叶在锅中发出「噼啪」脆响时,突然撒入微量栀子花粉,刹那间整个作坊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复合香气。
最令人称奇的是「回潮」绝活:将初焙的茶叶装入竹篓,悬挂在茶树枝头吸收夜露,连续七日不落地。陈阿婆笑着说这是跟山里的白鹇鸟学的,「你看它们做窝,从来不让幼崽沾土气」。这种返璞归真的智慧,造就了茶汤里独特的「岩韵花香」,去年拍卖会上,这种工艺制成的50克茶叶拍出了2.8万元高价。
如今老人收了七个徒弟,每人只传三招:大徒弟学火候,二徒弟掌揉捻,小徒弟专攻采青时辰。「全教出去,山神会不高兴的。」她摩挲着祖传的紫砂茶则,那上面沁着五代人的茶油。当无人机在茶田上空盘旋时,陈阿婆依然坚持用芒萁草捆扎茶包,「机器压出来的棱角,会伤着茶叶的筋骨」——这种固执的温柔,或许才是非遗传承最动人的部分。
友情声明:茶叶属于保健食品,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,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郑重声明:本网站“茶行业”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,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:“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(chahangye.com),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“,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,将会面临法律诉讼。
上一篇:茶乡婚嫁习俗中的特色茶礼探秘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