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茶闷黄后茶汤变红是否正常现象
黄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,其独特的“闷黄”工艺造就了“黄叶黄汤”的品质特征。然而许多茶友发现,部分黄茶冲泡后茶汤呈现橙红甚至红褐色,与传统认知中的“黄汤”产生偏差,这是否属于正常现象?本文将深入解析背后的成因。
首先需要明确的是,黄茶汤色变红属于工艺或存储中的自然现象。闷黄过程中,茶叶在湿热作用下发生非酶促氧化,若氧化程度较深(如霍山黄大茶),或存放时间超过2年,茶黄素会进一步转化为茶红素,这与红茶发酵的化学原理相似。明代《茶疏》就有“藏久色赤”的记载,证明古人早已观察到此现象。
具体而言,导致汤色变红主要有三大因素:
- 闷黄时间过长:君山银针传统工艺要求闷黄48小时,若延长至72小时,茶汤即呈现蜜桃色
- 高温高湿环境:蒙顶黄芽在雨季加工时,易出现“红汤金圈”的特殊表现
- 后期转化:2018年产的广东大叶青,经五年干仓存放后,汤色由杏黄转为琥珀色
值得注意的是,品质鉴别不应仅凭汤色判断。安徽农大2019年研究发现,优质黄茶即便汤色偏红,仍会保持“玉米甜香”的主体特征。若同时出现酸馊味或叶底发黑,则可能是变质信号。
老茶客们对此现象颇具心得:用85℃水温冲泡变红的黄茶,更能凸显陈韵;搭配菊花冲泡,可调和汤色并获得意外口感。正如非遗传承人王老先生所言:“真正的黄茶之美,在于随时间流动的生命力。”
友情声明:茶叶属于保健食品,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,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郑重声明:本网站“茶行业”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,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:“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(chahangye.com),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“,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,将会面临法律诉讼。
上一篇:君山银针茶渣二次利用的创意方法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