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,茶山已传来采茶女的歌声。这里是闽北政和县的深山秘境,百年古茶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空气中飘荡着白毫银针特有的兰花香。
每年清明前后,村里都会举办隆重的开茶节。身着畲族服饰的姑娘们背着竹篓穿行茶垄,指尖在嫩芽间翻飞如蝶。75岁的非遗传承人张阿公会带着徒弟们架起柴火铁锅,现场演示政和白茶古法制作技艺。『萎凋要看天,烘焙要懂火』老人说着,布满老茧的手在200℃的锅温中精准翻动茶青,空气里顿时弥漫起甜杏般的蜜香。
最令人期待的是夜幕下的茶宴长桌。三十米长的原木桌上,用茶入馔的创意菜肴依次排开:茶油蒸溪鱼、白茶炖土鸡、茶香糯米糍...配着村民自酿的茶籽酒,席间还有茶灯舞表演,竹编的茶形灯笼随着鼓点上下翻飞,倒映在盛着茶汤的土碗里,恍如星辰坠入碧潭。
外乡人总好奇问:『为什么你们喝茶要配梅子?』老茶农会笑着捧出祖传的锡罐,『这是老一辈的智慧,茶性寒梅子温,就像太极要讲阴阳调和』。说着便敲起茶则吟唱起采茶谣,苍凉的调子里藏着茶马古道的千年往事。
临别时,村里人会塞给你一包用红纸裹着的状元茶——这是当地女儿出嫁时必带的嫁妆,取意『茶香代代传』。山风吹过古茶树林,沙沙声里仿佛还能听见宋代茶焙的柴火噼啪,看见月光下斗茶人的身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