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茶的世界里,"收敛感"是一个常被资深茶客提及却又让新手困惑的术语。它既不是单纯的苦涩,也不是简单的回甘,而是茶汤在口腔中引发的一系列微妙感受。今天,我们专访了国家级评茶师陈其焕老师,带您深入解密这一神秘味觉体验。
一、什么是茶汤的"收敛感"?
陈老师轻啜一口2018年的勐海古树生普,缓缓道来:"就像此刻这款茶,入口时能明显感觉到口腔黏膜的收紧,舌面微微发干,紧接着津液便源源不断地涌出——这就是典型的优质收敛感。"他特别强调,收敛感与粗糙的涩感不同,"前者是立体的、有层次的,后者则是平面的、单薄的"。
"好的收敛感应该像春风拂面,先是微微的紧绷,随后化作绵绵的生机。"陈老师用诗意的语言描述道。
二、形成收敛感的三重密码
陈老师从茶桌抽屉里取出三个玻璃罐:"这是我们从同一棵茶树上分离出的茶多酚、咖啡碱和茶氨酸。当茶多酚与唾液蛋白结合时会产生收敛感,而咖啡碱会强化这种感受,茶氨酸则负责后续的鲜甜转化。"他现场演示了三者不同比例调配后的口感变化,让人直观感受到物质配比的精妙。
三、品鉴收敛感的实用技巧
- "三停法"啜饮:茶汤入口后分三次停顿,分别在舌尖、舌面和喉部感受不同阶段的收敛变化
- 对比实验:同时冲泡新茶与陈茶,体会时间对收敛感的柔化作用
- 温度梯度:从85℃到沸水冲泡,观察温度对茶多酚析出的影响
采访尾声,陈老师特意提醒:"现在有些商家过分强调收敛感的刺激强度,这其实是误区。真正顶级的茶,收敛感应该是含蓄而有力的,就像太极拳的劲道。"说罢,他为我们续上一泡珍藏的80年代老六堡,那如丝绸般滑过喉咙的收敛感,完美印证了他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