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乡秘境里的非遗工艺与匠人制茶秘技

2025-05-16分类:茶乡风情 阅读:1141

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,茶山在氤氲中若隐若现,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茶香。这里是位于福建武夷山的桐木关,一个藏在深山中的茶乡秘境。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,耳边是清脆的鸟鸣,眼前是层层叠叠的茶树梯田,仿佛走进了古人笔下的山水画卷。

在这片云雾缭绕的茶山上,世代居住着以茶为生的茶农。他们遵循着祖辈传下来的制茶技艺,用双手将这片土地上的灵韵揉进每一片茶叶中。年过六旬的张师傅是当地有名的制茶匠人,他告诉我们:“真正的岩茶,三分靠原料,七分靠工艺。”

走进张师傅的茶坊,木质的茶架上整齐摆放着竹筛,里面摊晾着刚采摘下来的茶青。张师傅轻轻捧起一把茶叶,放在鼻尖轻嗅,满意地点点头:“今天的茶青不错,阳光正好,露水也收得干净。”

接下来的工序是萎凋。张师傅将茶青均匀地铺在竹筛上,放在阳光下晾晒。他解释道:“萎凋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,太干了茶香会散,太湿了茶味会闷。”阳光透过竹筛的缝隙洒在茶青上,茶叶渐渐失去水分,散发出淡淡的青草香。

摇青是岩茶制作中最具特色的工序。张师傅将萎凋好的茶青倒入竹匾中,双手握住匾沿,以特定的节奏左右摇晃。茶青在竹匾中翻滚跳跃,边缘渐渐泛红。“这是促进茶叶发酵的关键步骤,”张师傅说,“力道要均匀,太轻了发酵不够,太重了会把茶叶摇碎。”

炒青的环节最为考验技术。灶台上的大铁锅烧得通红,张师傅将茶青倒入锅中,双手快速翻炒。茶叶在高温下发出“滋滋”的声响,茶香瞬间弥漫整个茶坊。“温度要控制在200度左右,翻炒要快,否则茶叶会炒焦。”张师傅一边翻炒一边解释。

经过十几道工序的精心制作,一泡好茶终于诞生。张师傅取出珍藏的老茶壶,为我们冲泡刚制好的茶。琥珀色的茶汤在杯中荡漾,香气扑鼻而来。轻抿一口,先是一丝淡淡的苦涩,随后在舌尖化开成甘甜,回味悠长。

“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个了。”张师傅望着远处的茶山,眼中流露出一丝忧虑。“这些手艺都是祖辈传下来的宝贝,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失传啊。”

夕阳西下,茶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。茶坊里飘出的茶香,与暮色中的炊烟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茶乡风情画。在这片秘境中,非遗工艺与匠人精神仍在延续,诉说着千年茶文化的传承故事。

友情声明:茶叶属于保健食品,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,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
上一篇:茶乡秘境里的非遗茶器制作与品鉴体验

下一篇:茶乡婚礼习俗中的茶道仪式与婚宴探秘

相关推荐